各位副會長、各位領導成員:
領導集體工作會議是中國建筑業協會工程項目管理委員會已故老會長青林同志生前就制定下來的一項基本制度,這一制度充分體現了我們依靠會員辦會和興會,引領廣大會員單位進行項目管理研究創新和實踐應用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對于不斷擴大委員會的社會影響力、提高委員會的凝聚力、促進建設事業發展、提升工程項目管理水平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長期堅持這一制度,并不斷充實、完善和提高辦會質量。
項目管理委員會創始之初,青林同志擔任會長,我擔任秘書長直到2007年。多年來,我始終熱心這項事業,不論是在項目管理委員會擔任秘書長時,還是后來在中國建筑業協會擔任秘書長期間,我對項目管理委員會的工作都非常關注,也給予了多方面支持。
今天,非常高興又一次參加2017年度工作會議。借此機會,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項目管理委員會工作的各位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這次會議中建八局做了細致周到的安排,中建八局不僅是建設領域的排頭兵,而且在服務社會方面也有非常好的口碑,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結合項目管理委員會的工作和大家交流三點意見。
一是要毫不動搖,始終堅持“研究為主,服務為本”的辦會宗旨。“研究”二字是項目管理委員會不同于其他分會的一個重要特點。中建協原會長鄭一軍同志在任時就特別贊譽這個辦會宗旨好。所謂“研究”,就是要從理論研究深度上解決項目管理的基礎理論支撐問題。理論來自實踐,反過來指導實踐。項目管理委員會自1992年成立的27年來,始終堅持這一宗旨。1993年以前,我們在桂林和內蒙古召開了兩次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當時提出了六個觀點,以后幾年又總結提煉出七個觀點。項目管理從“項目法施工”到“項目生產力”的創新提出,先后經歷了十三個基本觀點的研討和演變,也就是以這十三個觀點為基礎,有力地推動了工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發展創新進程。
關于“項目生產力”這個命題,正如剛才徐義屏同志所講的管理也是生產力的觀點。“項目生產力”理論不是憑空想象提出來的,而是實踐總結和理論升華,既是“魯布革”工程管理實踐經驗的總結,同時又是馬克思關于“生產力理論”三個層次對我們的啟迪。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十九大報告中都強調了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問題,國家經濟發展依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按照馬克思觀點,生產力包括三個層次,就是社會生產力、部門生產力和企業生產力。社會生產力靠部門生產力、部門生產力即是行業生產力,行業生產力靠企業生產力。近30年來,我們通過學習推廣借鑒國內外先進的項目管理方法和推行工程項目管理的實踐發現,建筑業生產力落腳點在工程項目上。項目管理經營好,企業發展必然好。比如中建八局有上百個項目經理部,如果百分之七十都是虧損的,中建八局就不可能成為行業的排頭兵,正因為絕大部分項目都是成功的,才有了今天中建八局蒸蒸日上的創新發展局面。理論來自于實踐,這是項目管理委員會這些年來總結出的一條基本經驗,也就是我們提出的“項目生產力論”,而且把項目生產力論的深刻內涵和特征融入和指導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通過實施過程精品、標價分離、項目文化“三位一體”為主線的項目全壽命期管理,從而又形成以項目管理特征、項目管理運行機制、項目管理組織結構、項目管理基本內容、項目管理“四個一”目標的中國建設工程的基本框架體系和新時代深化項目管理的核心價值。
所以說,項目管理委員會不同于其他分會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要堅持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來指導實踐,服務會員企業,促進行業發展。30年來,項目委針對行業不同時期的改革發展熱點和特點進行了諸多的理論研究指導,先后編撰了十部理論專著,比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青林同志作為主編的《項目法施工指導》《工程項目管理與建筑業發展》《工程項目與企業文化建設》等,以及后來項目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寫的《項目管理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管理與推進PPP模式》《項目管理與踐行一帶一路》等,這些研究成果都是結合行業實際,深入探討取得的,它對推進深化項目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委員會的年度工作計劃必須緊緊圍繞和突出“研究”兩字開展,今年我們擬定了“深化項目管理與建筑業推進產業現代化”這個課題。建設產業現代化是一個全新的提法,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建筑業改革發展理論上一個創新。過去叫建筑工業化,建筑企業和工業企業是有區別的,建筑產品單一固定,人員流動,任務分散,露天施工;而工業生產正好相反,是產品流動,人員固定,室內生產。顯然,建筑業完全照搬工業生產的組織方式并不科學。當然,我們并不否認建筑業運用工業化、構部件工廠化生產的方式改造建筑業傳統的落后生產方式所做出的貢獻。
1993年,按照鄭一軍會長的指示,項目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了“建筑產業現代化”這一命題的研究工作,2014年住建部正式啟用,2017年作為國辦文件正式提出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還是第一次。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大家對“產業現代化”的認識也不盡相同或不一致,現在有人認為裝配式建筑就是產業現代化,裝配式建筑是作為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重要有效的一個途徑,并不能和產業現代化劃等號。為什么國辦文件把推進裝配式建筑作為推動建筑產業化的首要工作提出來,這因為裝配式建筑最能體現和促進建筑設計標準化、部件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機械化、產業工人專職化、項目管理信息化、功能使用智能化。那么,在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中,工程項目管理如何更好發揮作用值得深入調研,并做出系統的回答。我想“產業現代化”還應包括管理人員素質、管理技術創新、管理方法提升以及生產方式的現代化等等。希望項目管理委員會集中力量,組織專家學者把這個課題研究好,并作為2018年第十七屆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峰會的主題來研究探討。
二是要有的放矢,狠抓落實,突出加強和深化工程項目管理的這個主要特色。項目管理是一門學科,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互相結合,互相促進的現代化管理方法。我們深化項目管理是指要圍繞建設工程建設。當前要以《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的貫標為契機,促進和提升工程總承包創新發展水平。工程總承包是國際上通用的工程承包組織方式,又是當前改變建設工程方式的主流模式,這是貫標的重點。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新修訂的2017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提出的管理范圍,不單是EPC工程總承包,也適合項目管理(PM)、項目管理承包(PMC),不論哪種模式,都應按照項目管理的通用管理程序和方式進行。2003年,我們曾與中建八局編制了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的指導書,對規范和促進全行業發展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下一步要結合新的形勢對這本書進行修訂,要將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全行業組織10到20個工程總承包搞得好的企業進行實踐經驗總結,并在全國推廣。
工程總承包從1987年國務院五部委提出來至今,已經走過了近30年時間。但據我了解,到目前為止全行業真正推行工程總承包的不到百分之十。去年,國辦19號文件和住建部都提出,政府工程、裝配式建筑原則上都要推行工程總承包。因此,委員會要抓住這個契機,要在工程總承包方面管理做得比較好的單位,比如中建八局、中建三局、云南建工集團、陜西建工集團、上海建工集團、天津天一、中天等開展專題調研,總結他們好的經驗做法,認真推廣宣傳,引導企業實現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優化升級。目前,全行業進入轉型升級攻堅階段,企業轉型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轉型中最重要是做好管理升級。建筑業的主業不能“轉”到副業去,企業要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行業站住足,項目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基礎,企業科學化管理要做到上下縱向到底;項目精細化管理要做到左右橫向到邊。兩個管理做好了加起來就是企業管理的升級。
三是要不忘本來、吸收未來、面對外來,不斷創新深化發展項目管理。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里用這三句話來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軌跡。對我們建筑業來說,深化工程項目管理也是一樣。中國工程項目管理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幾千年以前,長城、故宮、都江堰等工程都是天下奇觀,古人建造這些浩大的工程不單只靠人力,也有著標準的營造方式,宋代的“營造法式”就是一個規范標準。我們提出的項目文化就是要繼承和發揚傳統而優秀的中國建筑文化,包括精益求精的魯班文化和工匠精神,同時要注重結合我會近30年來建筑業推行工程項目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融入到項目管理全過程中。吸收外來,就是要按照現代項目管理要求吸收引進了國外的先進方法。我國著名科學家華羅庚的《優選法》和《統籌法》實際上就是新中國國防工程上的項目管理。我國建筑業真正實施項目管理是起源于“魯布革”工程管理經驗的借鑒學習和推廣應用,通過30年的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建設完成了一大批展示企業綜合實力,有較高科技含量、國際水準的“魯班獎”工程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建筑業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未來,關鍵是要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建筑業改革發展,指導我們不斷深化創新工程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委員會從2002年起,組織開展國際杰出項目經理活動,17年來對提升我國項目管理國際化人才方面切實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張青林同志曾親切地把國際杰出項目經理稱之為國際“形象大使”,為我國人才“國際化”起到示范引領作用。2018年,委員會要組織《建設工程項目經理職業導則》修編工作,我認為可以以社團標準頒發。叫“導則”還是叫“標準”從未來發展和前瞻性的原則出發還是按“標準”修訂,待時機成熟可再上升為“國標”。所以,我們在開展這項工作時,要在保持我們自己通過實踐證明了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的同時,既要吸收外來,又要面對未來,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從國際化和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看問題,全盤考慮兩百萬項目管理人才的素質培養提升。尤其是要結合建筑行業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筑牢人才根基,這是項目管理委員會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領域新型建造方式已經呈現了多元化發展的勢態,過去30年來的建造方式大部分以混凝土現裝結構為主,現在提出裝配式建筑、綠色施工、智慧建造等等,這些新的建造方式如何與新時期項目管理深度融合,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也是未來實施創新的一個基本思路。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講到,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沒有止境,實踐每時每刻都在發展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在變化。項目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推廣,也必須緊跟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充實完善、不斷提升創新。因此,我們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研究的同志們,要特別關注三個方面的情況,第一是要推進工程項目管理,必須和當前經濟全球化和我國“新五化”協同發展的新理念緊緊結合起來,這其中有很多新內容,如綠色發展、循環經濟、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第二是要堅持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要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進一步深化項目管理升級。第三是“以人為本”,推進大型工程項目治理。工程項目最能體現“以人為本”,一個工程項目,管理層就有上百人,勞務層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上萬人,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工程項目的最佳目標肯定會彰顯出來。也就是說,每一個項目成功了,企業必然興旺發達;企業發展好了,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就有堅實的基礎,建筑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將更加突出穩定。
非常高興能借此機會與大家共同交流項目管理的問題。下一步我將很快卸任秘書長職務,今后將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重點研究項目管理的問題。總之,就是和大家共同盡應盡的責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共同為促進中國工程項目管理創新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謝謝大家!